跳到主要內容

藏品資訊

藏品資訊-直式[電腦版] 藏品資訊-橫式[行動版]
:::
登錄號:KH2002.008.0006藏品圖,第1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登錄號:KH2002.008.0006藏品圖,第2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登錄號:KH2002.008.0006藏品圖,第3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登錄號:KH2002.008.0006藏品圖,第4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登錄號:KH2002.008.0006藏品圖,第5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登錄號:KH2002.008.0006藏品圖,第6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登錄號:KH2002.008.0006藏品圖,第7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登錄號:KH2002.008.0006藏品圖,第8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登錄號:KH2002.008.0006藏品圖,第9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登錄號:KH2002.008.0006藏品圖,第10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登錄號:KH2002.008.0006藏品圖,第11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登錄號:KH2002.008.0006藏品圖,第12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登錄號:KH2002.008.0006藏品圖,第13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登錄號:KH2002.008.0006藏品圖,第14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登錄號:KH2002.008.0006藏品圖,第15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登錄號:KH2002.008.0006藏品圖,第16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登錄號:KH2002.008.0006藏品圖,第17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作者:謝惠民

材質:底片

年代:1959年2月12日

歷史分期:1946~(戰後)

取得方式:購藏

原收藏者:謝惠民

登錄號:KH2002.008.0006

藏品描述:由於歐洲及美國對天然資源的大量需求,安平及高雄開港之後,台灣茶、糖及樟腦,立刻成為貿易輸出的主要物品。據估計自1865年(清同治5年)到日本治台1895年(清光緒21年)的三十年間,台灣因為淨輸出累積的財富已達到一千四百多萬海關兩,三十年間出口總值也增加了七倍。自1870年代起,台灣每年對外貿易都出現大量出超。當時中國大陸每年平均對外貿易只成長三.四%,台灣則以平均每年六.五%的成長率,遠遠超前。這是台灣經濟史上第一次的繁榮。招商局的設立,主要在刺激海洋國家─台灣的商務貿易,儼然成為奠定台灣經濟奇蹟的重要推手。1959年(民國48年)2月12日,招商局裝貨巨輪「海上號」抵達高雄市,方重招待記者參觀。